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
编号:13744101
基层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防护(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0
     【摘要】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护士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和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笔者所在医院在岗护士80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61名,发生率76.3%,其中被针刺伤占91.8%,被化学消毒剂损伤占14.7%,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造成损伤占11.5%,因防护知识缺乏造成损伤占39.3%,因操作不规范造成损伤占34.4%,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损伤占19.7%。结论:应重视基层医院护士职业暴露教育,加强管理,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建立规章制度,进行心理辅导,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可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 护士;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0-0089-02

    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皮肤或黏膜不慎被污染源污染谓之职业暴露,其他的如工作中被污染的针头或器械刺伤或划伤,就可能被病原体感染也称之为职业暴露[1]。职业暴露中的损伤可以分为机械损伤、理化损伤、生物因素损伤及心理损伤,其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致损伤因素,尤其是护理工作,护士会更多地接触这些因素,面临的职业损伤也更多[2]。因此,护士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各种传染疾病的增加,威胁着护士健康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特别是基层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不够重视,有必要提高基层医院护士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为其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的8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笔者所在医院80名护士进行随机调查。分发问卷80份,收回80份。调查项目:护士一般情况、职业暴露的经历、处理措施及护士当时的心态、基本防护知识掌握情况、防护知识的来源以及职业暴露后对护士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损伤程度。

    2 结果

    80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者61名,发生率76.3%。56名护士曾被针刺所伤,占91.8%,9名护士被化学消毒剂损伤,占14.7%,7名护士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而造成损伤,占为11.5%,24名护士因防护知识缺乏而造成损伤,占39.3%,21名护士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损伤,占34.0%,12名护士是由于工作繁重、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加上护患关系日趋紧张等心理因素造成损伤,占19.7%。
, 百拇医药
    3 原因分析

    3.1 物理因素

    目前已证实20余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HIV、HBV、HCV。护士在针刺操作时不慎刺伤皮肤,只要接触患者0.1 ml的血液就能感染HIV,接触患者0.004 ml血液就能感染HBV[3]。输液操作、拔针时被输液针头刺伤;注射、采血针头回套及抢救时未及时清理,分类整理时针头刺伤;患者不配合致针头刺伤;清创缝合时传递缝合针头和刀片时刺伤;清洁整理操作台被碎安瓿扎伤等。紫外线消毒在临床空气消毒中比较常用,但其同时也会灼伤人的眼睛及暴露的皮肤。

    3.2 化学因素

    护士每天要接触化学消毒剂,比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酒精和洗涤酶等,这些消毒剂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挥发性,经常待在放有化学剂的环境中易导致皮肤过敏、头晕、头痛,甚至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病证。
, 百拇医药
    3.3 生物因素

    医院中各类微生物密集,它们可以通过痰液、大小便等来感染护士,特别是通过血液传播的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更是护士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

    3.4 防护知识缺乏因素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淡漠,人为职业暴露是“不小心”所致,基本不了解职业暴露感染防护知识,甚至认为是患者的事。小部分护士认为艾滋病离得很远,或在工作中没有主动积极的防护意识。正因为防控知识的缺乏及对职业暴露的危险认识不足,自我防护知识就落实不到位,给自身安全带来感染隐患。

    3.5 操作不规范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未将损伤性废物及时放入利器盒内造成刺伤。在遇到患者急性发病时,为了抢救患者,护士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而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及其他分泌物,或其他被污染部位,容易造成感染,此情况夏天尤为多见。
, http://www.100md.com
    3.6 心理方面因素

    护士人员不足、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超负荷,加上护患关系日趋紧张、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易发生职业暴露。护理工作量较大,使得护士不能严格规范地按照操作程序来进行工作,这样会增加职业损害的几率。职业倦怠使护士不能积极主动地对职业损伤进行防护,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也会增加[4]。

    4 防护措施

    4.1 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管理

    据王秀英等[5]调查发现,由于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职业安全课程,造成护生走上工作岗位缺乏职业危害防护意识且不懂得职业防护的方法,是导致职业损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认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把职业防护知识作为护士的终身性教育内容。医院管理人员可通过院内讲座、科室培训、发放院感册子、组织院感考试、竞赛等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同时把护理人员掌握职业防护知识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也可作为每年继续教育要求内容之一。
, 百拇医药
    4.2 严格按标准进行预防

    预防标准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一旦被确定具有传染性,必须采取隔离措施,且无论传染物是否明显的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及黏膜。实践证明重视双向防护是有必要的、有效的。职业感染防护的具体措施如下:(1)洗手。医务人员的手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故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管理洗手的依从性、规范性及洗手的必备用品等。(2)戴手套、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当护理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隔离衣或围裙等。(3)环境控制。保证医院环境清洁、整齐,开窗通风。有日常清洁标准和消毒处理程序,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医院管理人员定期做生物学监测,把监测结果与医院考核挂钩。(4)对患者用过的衣服或被品要进行科学地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格外留意,避免其污染皮肤及黏膜,还要注意防止微生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5)消毒可重复使用的设备。一次性使用的设备避免重复使用。被污染的设备应当清洁和适当地消毒灭菌。特别要加强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消毒隔离。, http://www.100md.com(郦红艳)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